连日来,一辆辆满载货物的集装箱车有序通过浮桥,缓缓驶入东兴边民互市贸易区,经过检查检疫、办理入境、申报查验等通关流程后,互市商品快速向全国各地流通。
路畅货通,离不开坚实的口岸通关保障。作为我国唯一与东南亚国家海陆相连的国家一类口岸城市,东兴市积极发挥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完善东兴口岸(互市)全方位通关保障体系,持续推动口岸经济提质增效。
推进货物查验方式改革 口岸通关高效顺畅
在东兴口岸,通过实行“提前审结”和“两步申报”通关模式,企业在货物进场前即可办理申报、缴税等手续,若不需查验可直接刷卡出场,非查验货物在场内滞留时间显著缩短,5-10分钟即可完成放行,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进口货物的使用及周转效率。此外,海关持续优化属地查检流程,开通了进出境活体动物、进口农食产品、进口生鲜相关绿色通道,叠加“预约查检”“优先查检”、检疫证书“云签发”等便利措施,进一步保障快速通关。东兴口岸进出口货物的整体通关时间排位常年位居全区前列,2023年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到0.21小时,累计压缩比达99.08%,通关效率较以往大幅提升。
深化互市通关便利化改革 互市贸易节本增效
在东兴互市贸易综合服务大厅,工作人员认真协助边民办理货物申报等业务,借助智慧管理系统,边民申报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提速到10分钟以内。互市区还大力推行“数字互市”和“边民电商”双平台联动交易模式,以及“单一窗口”等通关新模式,进一步提高了货物通关效率。同时,东兴口岸实行互市落地加工商品“直通式”通关模式,全面完善监管机制,在二桥口岸区域增设了进口互市落地加工商品专用通道,保障落地加工原材料的通关渠道,有效降低了落地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互市贸易商品落地加工企业从2015年的6家已发展到现在的77家,其中46家可采取“直通式”模式互市进口落地加工。
创新旅客通关便利化改革 跨境游持续升温
如今,东兴口岸实行健康申报“指尖服务”便利化改革,通过摆放中越双语健康申报填报模板、对旅行团等组织前期申报培训等方式,提高健康申报成功率,提升旅客通行效能;实施智慧卫生检疫模式,开辟6条卫生检疫智能化自动核验通道,采用“人工+自动核验”双通道通关服务,确保便捷有序通关;推行互联网全流程边境游自助办理,东兴口岸实现由传统人工办理到“互联网+”自助办理的转变,出入境证件的办理时间由过去的120分钟缩短为5-10分钟。据统计,2023年全年,东兴口岸累计验放出入境旅客540多万人次,居全国同类陆地边境口岸第一。2024年1月至7月18日,东兴口岸验放出入境旅客达477万人次,跨境游旅客增长势头明显。
2023年1-12月,东兴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57.52亿元,同比增长118.6%。其中,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25.59亿元,同比增长75.1%;互市贸易进出口额219.61亿元,同比增长146.1%。活力迸发的口岸经济,持续推动沿边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方平 东兴市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