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hange.chiyouhuobi}} = {{exchange.duihuanhuobi}}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内容

行走海边山 文风拂面来——全国著名作家、名刊主编走进防城港市采风活动侧记

2024-06-20 16:35:20   来源:防城港市新闻网-防城港日报 【字体:

        仲夏时节的港城,草木葱茏、花团锦簇,人气如同日渐升高的气温一样,节节攀升。6月15日至16日,13位全国著名作家、名刊主编,其中包括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到防城港市开展“共赴海边山·相约防城港”采风创作活动,携手探寻海边山的文化之美。在为期两天的采风活动中,作家们走进渔港码头、古迹渔村、边境口岸、滨海沙滩,采人文之风、发展之风、自然之风……

魅力港城。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盛 摄

       防城港因港得名,依港而建。绵延101公里的陆地边境线、538公里的海岸线,孕育了防城港多彩而独特的海洋文化和风土人情,让这座年轻且富有活力的海滨城市散发出了独特的魅力,让人心向往之并为之奔赴而来。

        1968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防城港,运送援越物资,代号为“广西3·22工程”,这条航线史称“海上胡志明小道”。时光荏苒,经过50多年的接续奋斗,如今“海上胡志明小道”所在的防城港早已成为西部第一个亿吨大港,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多个港口通商通航,成为中国大陆距离马六甲海峡最近的国际枢纽海港。

 

        6月15日上午,采风团一行走进“广西3·22工程”纪念区、防城港码头等地抚今追昔、鉴往知来。在参观过程中,作家们被先辈爱国奉献、团结奋斗、一往无前的精神所打动,对如今港口码头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赞叹不已。当天下午,采风团一行走进港口区簕山古渔村、东兴市竹山村、东兴市侨批馆,探访艺术与自然完美融合的渔村,了解东兴边关文化和卫国戍边事迹。

采风团一行在簕山古渔村游览参观。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特聘签约作家、《中国作家》杂志社文学版编辑部主任俞胜是此次采风团中的一员。在看过了港口码头、渔家村落、边境口岸,品鉴了特色美食后,他感触颇深:“我虽是安徽人,但有段时间在辽宁大连待过,丹东市和防城港市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和地域特色。防城港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环境好、生态好,美食也很有特色,是个适合慢生活的地方。这里让我又有了新的创作灵感,我正在酝酿一篇专门写防城港的作品,希望能把在这里看到的人文风情、地域风貌、特色美食等写进去,让更多的人知晓防城港。”他认为,东兴市侨批馆有故事、有家国情怀、有文化传承的意义,应该把侨批物件中富有代表性意义的内容逐个撰写出来、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并能深入地了解侨批文化。

采风团一行在东兴侨批馆认真听取讲解。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煤矿作协常务副主席徐迅是第一次来到防城港。他说:“第一次来到防城港这座美丽的边陲城市,我不仅欣赏到了海湾连绵、海天一色的南海风光,更感受到了以‘南疆第一哨’为代表的边防人民独特的家国情怀,以侨批为代表的民族大义,敬佩他们如海一般博大深邃的胸怀和顽强的精神。”

        防城港市既沿海又沿边,拥有百里金色海滩、中国首个GEF红树林国际示范区,是一座“城在海中、海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享有中国长寿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氧都、中国白鹭之乡、中国肉桂八角之乡等美誉。

采风团一行在防城港市城市之窗参观。

        6月16日,在东兴口岸北仑河一桥、东兴京族博物馆,采风团成员详细了解了我市边境口岸建设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情况,还体验了弹奏京族独弦琴。采风团成员感叹,在中国南疆边境竟还有这样一个具有丰厚民族文化底蕴的小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张鲁镭说:“我以前只听说过防城港,但还没来过,来了之后发现防城港是个特别年轻的城市,有蓬勃的朝气,有发展的活力,道路畅通、树木绿意盎然,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建设得特别‘精致’。这里有人间烟火,也有文化底蕴,十分难得。”

采风团一行在东兴京族博物馆参观。

采风团一行在东兴京族博物馆参观并体验独弦琴弹奏。

        面朝大海,蓝潮激荡。在东兴市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