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来,这座界碑历尽沧桑,岿然不动……”5月30日上午,“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在东兴市东兴镇竹山村的大清国一号界碑旁,防城港边境管理支队松柏边境派出所教导员谷方旗正在为松柏小学的师生们讲述界碑的故事,这是该所开展国防教育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巡逻民警对辖区进行严密巡查。(受访单位供图)
松柏边境派出所辖区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也是大陆海岸线和陆地边界线的交汇点,辖区内有大清国一号界碑、“戍边井”、山海相连地标广场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该所结合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让辖区内的红色资源成为国防教育的“活教材”。该所充分利用警察节、儿童节、国庆节等重要节点,开设“一堂好课”“聆听党员故事”“老兵上党课”等多形式的“红色课堂”。
“面对挖井的机械不发达、井下光线有限和氧气不足等困难时,民兵们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5月22日,在“聆听戍边故事 凝聚奋进力量”主题党日活动中,民辅警们整齐列坐,全神贯注地聆听第一任竹山村民兵营营长骆炳浩的遗孀黄秀芳讲述老一辈“戍边人”克服种种困难,坚守边境一线的故事。
黄秀芳所提到的水井位于该所1号边境警务室门前广场,距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这口井见证了一代代“戍边人”守边卫国的奋斗征程,也见证了该处由哨所演变为警务室的历史,成为了以“无私奉献、敢于作为”为内核的戍边精神的发源地。
该所不断从这口“戍边井”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挖掘、宣传、传承“戍边井”的红色历史,构建红色文化记忆,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了东兴市首个基层党建文化展览馆。2023年以来,共吸引了来自全区多个单位100余批次1000余人参观学习。
为充分调动群众力量,该所还联合辖区村委、旅游公司、中小学等单位部门,着手打造党建文化展览馆宣讲的党员队伍、景区普法宣传的团员队伍、红色故事解说的少先队“三员”宣讲队伍,面向辖区不同群体,以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方式开展国防教育、普法宣传,不断凝聚起警民共守边境、共护安宁的思想根基。“三员”宣讲队伍成立以来,至今已开展宣传宣讲活动40余次。
与大清国一号界碑隔海遥遥相望的,则是5块矗立于中越界河北仑河入海口处的“海上界碑”,从大清国一号界碑到“海上界碑”的勘立,是祖国母亲历经沧桑的象征,也是祖国从积贫积弱到屡战屡胜的见证。
这些特殊的“海上界碑”,也是该所每次民警巡逻的必到之处。5月28日,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巡逻艇乘风破浪,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尾迹,很快便到达了其中的1377号界碑。巡逻民警对基座、护栏等附属设施进行了检查,俯下身子仔细擦拭界碑,并对界碑上的“中国”字样和编号数字进行了描红。一番忙碌后,界碑与迎风飘扬的移民管理队旗交相辉映,焕发光彩。
“大清国一号界碑凝聚着深沉厚重的历史,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国无防不立’,如今,作为移民管理警察,我们更要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感,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民警张瑜婷感慨道。
松柏边境派出所沿边、沿海又沿江,地理位置特殊,管控形势复杂。为此,该所结合辖区治安状况,组建群防群治组织“蚝哥蚝姐”志愿服务队强化辖区巡逻防控、信息收集,发动“书记联盟”力量助力社会治理,打造出边境管理新质战斗力。2024年以来,该所根据群众举报,共抓获违法犯罪人员7批12人。
年复一年,星月轮转,一代代戍边人像这里独有的水生植物红树林一样,牢牢地扎根在中越边境一线,迎风战浪,换来边境的安宁祥和。
来源:防城港日报